近日,南京市马群综合换乘中心P+R(换乘停车)停车场正式启用,这是南京首个P+R停车场项目。截至目前,我省苏州、常州、无锡等地,都已有一些P+R停车场投入运行。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出行停车与公共交通有效衔接,优化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出行结构。此前,上海、青岛、重庆等城市也在探索在轨道交通沿线车站规划建设停车换乘设施。怎么样引导更多通勤交通由汽车向轨道交通出行转换,在提高人们出行便捷度的同时,减少中心城区道路交互与通行压力?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6月27日早八点半左右,家住句容来南京市区上班的张先生将汽车停在马群停车场,随即转乘地铁去汉中门附近的单位上班,“在早晚高峰期,开车穿越市区时比较堵,尤其是汉中路和中山东路,将车停在马群P+R停车场,坐地铁去上班更方便,从马群早上开车去单位需要40多分钟,而坐地铁只需要20分钟左右。”
互通节点衔接不足、周边路网体系不完善、高峰时间交通拥堵等问题一直是马群片区存在的痛点,换乘停车场能否改善交通拥堵窘境?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蒋俊峰介绍,马群综合换乘中心P+R停车场位于换乘中心地下一层、二层,共有500个换乘泊位。“项目汇集2号线号线两条地铁线及麒麟有轨电车线,规划形成以轨道交通为核心,集城市公交、短途城际、小汽车、出租车、非机动车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换乘中心,打造南京城东重要的交通枢纽。”
南京马群P+R停车场发挥重要通勤中转作用,苏州的P+R停车场则更多在舒缓旅游客流交通上发力。“我们把车停在这里,然后坐公交去平江路历史街区、拙政园等地。”来自昆山的游客陈欣怡一家自驾到苏州,将车停在东汇公园P+R停车场,在苏州畅玩一天后乘兴而归。近日,在该停车场,记者看到停满了全国各地牌照的车辆。苏州盛世生活苏停车平台总经理袁全介绍,旅游换乘停车场对接市民卡,实现持市民卡乘坐公共交通后、用市民卡刷卡缴停车费即享停车优惠。同时,停车场还专门设置公交车停车换乘场站,方便游客停车后换乘公交车直达旅游景点。
长期以来,“停车难”成了城市治理中的顽疾。目前,苏州平海路公园P+R停车场正在进行运营测试。记者探访时发现,该停车场对面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医院周围路边停满了车辆,停车位供不应求。苏州交投物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吉成介绍,苏州平海路公园P+R停车场项目是苏州市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建成后共设置汽车泊位1640个,可补医院现有停车位缺口,并对医院集中车流进行相对有效分流,从而化解医院停车难、附近道路堵等诸多问题。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王卫杰认为,建设P+R停车场不仅可缓解城市主城区交通压力,助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城市空间品质,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推动旅游产业及城市经济发展也具备极其重大作用。
然而,并非所有P+R停车场都能充分的发挥作用。一些停车场建设还存在供需不匹配、规划实施率不高等问题。在最新开放的南京马群换乘停车场,目前每天换乘车辆不足百辆;在苏州一些远离古城区的换乘停车场,使用率也还不够高。
市民或外来人员不知晓换乘停车场的存在,导致当前一些换乘停车场“门前冷落鞍马稀”。记者随机询问几位停车用户后得知,网络社交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是他们知晓换乘停车场信息的主要渠道,用户中青年占比较大,不少中老年用户未能及时知晓这类停车场开放消息。
“每天通勤你会选择在P+R停车场换乘吗?”记者随机询问了10位南京市民,5位市民认为如果驾车目的地有停车场且收费标准不太高的话,会选择直接开到目的地,3位市民认为如果换乘站的地铁可以直达目的地,会考虑在早晚高峰期将车停在P+R停车场后换乘地铁去目的地,2位市民表示换乘太麻烦,不愿意尝试换乘方案。而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外地游客当中,有6位游客认为P+R停车场的方式很方便,“南京钟山周边的旅游景点很多,一天也逛不完,我觉得把车停在停车场然后换乘地铁游玩更方便,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堵车问题了。”山西游客许菁说。因此,当前P+R停车场对于潜在用户的吸引力还不够强。
同时,一些停车场收费规则较复杂,如“停车人最后一次离开轨道交通30分钟内应当至轨道交通P+R停车场取车离开”“乘坐轨道交通和取车支付停车费一定要使用同一张市民卡”等,有的用户不能迅速理解,现场又缺乏有效的人工引导服务,使得体验感大打折扣。
财政压力,同样是换乘停车场建设运营面临的难题。从投资建设角度看,停车场建设成本巨大、投资回收期长,导致社会资本自主建设意愿不高。例如苏州一家即将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换乘停车场投资近5亿元,运营方坦言:10年都不一定可以回本。若由政府出资建设,也会有较大财政压力。
对此,王卫杰认为,实现换乘停车场真正向社会开放共享,要制定精细化的收费政策,按照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吸引市民在城区外围停车后换乘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城区。同时,通过绑定停车及公交出行信息等智能化手段识别换乘群体、采取包月收费的优惠政策,而对非换乘群体实行较高的收费标准,避免换乘公共停车资源被挤占。
当前,不少换乘停车场“超前”于城市建设规划,其所在区域周边地区开发程度低,这也导致停车场利用率较低。王卫杰认为,要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合理设计停车场规模,防止过高的空置率。靠近市区的换乘停车场,与周边用地的功能应巧妙相融,比如一些地区探索将换乘停车场建在地下,地上建公园、商场,并通过灵活的收费标准,保障高峰时期的停车用户换乘,在其他时段可兼作商业服务业停车场,以满足多种出行需求,还可提高周边土地利用效率。例如,苏州苏站路换乘中心停车场对外开放长期车位及分时月租车位,满足周边居民停车需求,并有效解决换乘停车场“白天车满,夜间无车”的供需矛盾。
不少城市中心城区,在享有“高人气”的同时,也面临交通治理的“痛难点”。要让P+R停车场发挥舒缓城市交通拥堵的作用,科学规划尤为重要。
如果开车进入主城区,要多少油费?要花多少时间?若选择停车换乘公共交通,是否更便宜、更省时?“影响出行者选择停车换乘出行的最大因素,主要是出行费用和出行时间。”王卫杰认为,城市在规划P+R停车场时,应替乘客算好这笔账。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P+R停车场对于目的地停车难、停车贵的用户,以及跨城出行的用户吸引力较大。
目的地停车和P+R停车场收费对比,是用户首要考虑的因素。“开车去新街口,停车费一个小时就得12元,吃个饭的时间停车费就得30元左右,实在太贵了。”家住栖霞区的樊潇和记者说,之前每次去新街口附近,大部分会选择坐地铁去,但从家到二号线地铁站还有一段距离,“现在有了P+R停车场,就可以把车停到换乘停车场,然后坐地铁去新街口,无缝对接,停车费一天也就5元,方便实惠。”
当前南京、苏州等地P+R停车场大多实行相比来说较低的收费标准,以鼓励和引导开车出行者换乘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城区。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南京马群P+R停车场在换乘时段内(05∶30—次日00∶30),收费标准为5元/次,市民取车时须使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南京市市民卡刷卡离场,并且刷卡时间与持市民卡当日最近一次乘坐公共交通的刷卡时间间隔不超过两小时。“倘若不使用换乘优惠,按照一天8小时的停车时间算,则需要23元。”蒋俊峰说。
车辆跨城行驶,尤其在节假日或早晚行车高峰时期,易引起城区车辆拥堵,换乘公共交通也就成了用户的“第二选择”。“来苏州玩,古城区肯定是必须打卡的,但外地牌照在苏州古城区域内是限行的,而且就算开进去也很拥堵,不如换乘公交或步行更快。”从上海来苏州游玩的陈卓和记者说,自己从社交平台搜索苏州旅游攻略时得知可以在苏州苏站路停车场、东汇公园停车场停车,然后换乘接驳专线进入古城区游玩。
乘客换乘便捷度,也直接影响P+R停车场的使用率。在苏州东汇公园停车场,一条地下通道穿过外城河,游客从停车场步行不到20分钟,即可到达拙政园等热门景区。南京也在科学规划路网,目前麒麟有轨电车换乘廊道、P+R停车场、地铁换乘通道、公交换乘大厅已顺利投用,马群新街南延、芝嘉东路西延等周边市政道路建设也取得阶段性成效,市民能够准确的通过实际需要灵活采取私家车、地铁、有轨电车、公交等多种换乘方式,出行方式更加多元,由此从源头减少机动车进入城区,减轻道路交互与通行压力,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
有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地超九成的P+R出行距离集中在轨道站点15千米范围内。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出行者换乘轨道交通意愿大幅度降低,往往直接采用小汽车出行。因此,以轨道站点为圆心、15千米为半径所覆盖区域是P+R停车场最大吸引范围。
“换乘停车场布局应与城市空间结构紧密结合。”王卫杰认为,在轨道交通线路末端可设置较大规模换乘停车场,实现对公共交通服务的延伸;结合居民区分布、轨道交通线路分布情况,可考虑设置若干连续分布式的中小规模换乘停车场,地面停车场也可在后续发展中更新转变为立体停车模式,适应地铁周边高密度停车需求。
城市的肌理脉络,决定着P+R停车场的布局“穴位”。当前,苏州已有20余个P+R停车场,数量在全省位列第一。这其实与苏州城的城市结构有关。当前,苏州古城区道路总里程约为131.1公里,且古城路网中支小路、街巷占比超七成。苏州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古城区发展空间受限,导致老城区内部交通压力一直较大。于是,“外圈疏散、内圈保护”成了苏州P+R停车场系统建设的重要方向,形成中环快速路、内环道路与护城河两个P+R截流带,打通城市公交系统接驳的“最后一公里”。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发展变迁同样牵系着停车场的更新变革,因此就需要动态评估停车场和各类交通网络布局,及时响应更新停车场结构。(张宣 程晓琳 张红军 陈明慧)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